近日,一項刊登在雜志Circul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血細胞中CD69分子的表達水平或能幫助預測個體的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以動脈壁脂質堆積為主要特征的疾病,但其通常在發生心肌梗死或中風等臨床事件后才被發現;由于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會發生下降,而且其癥狀出現后的治療效益非常有限。動脈粥樣硬化的起源及其進展到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離不開炎性免疫反應的影響,研究者表示,目前我們并未闡明脂質代謝和機體免疫反應之間的關系,有假設認為,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ox)能夠誘發炎性免疫細胞的招募以及其在斑塊中的積累,然而有研究證據表明,細胞和組織能通過抑制促炎癥信號來對LDLox產生反應。
研究者指出,CD69或能作為一種T細胞受體來氧化脂蛋白從而促進炎癥控制并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將LDLox與CD69相結合就能誘發T淋巴細胞采取抗炎性措施,保護小鼠和人類機體中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文章中,研究者利用缺失CD69基因的小鼠進行研究,同時通過對來自305名參與者血液樣本中淋巴細胞表達的CD69進行分析后,研究者證實了該研究結果的臨床相關性。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機體循環的淋巴細胞中CD69的表達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存在和疾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關系。如今心血管疾病是誘發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后期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開發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新型療法和策略。